2012广西对外文化交流速写:两条腿迈进 多只手并

时间:2019-05-30 07:51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广州志愿者小编  次

2012年,广西积极实施“借船出海”和“造船出海”战略,用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两条腿走路,以走出去、请进来、多元化、宽领域方式,深化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使广西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搭上船,多渠道出海

随着我国对外文化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战略体系形成,在“部际、央地、内外、部直”机制指引下,广西善于把国家平台和地缘优势相结合,利用“央地”合作机制,主动融入国家对外文化交流大局,使世界文化舞台也有“广西好身影”。新加坡“春到河畔”、“八桂大歌中亚行”等四大海外“欢乐春节”活动,共演出44场,观看者200多万人次。为期一年的韩国“广西文化年”系列活动,使“汉风”与“韩流”交相辉映。

在越来越广的对外文化交流领域,东盟方向一直是主方位。我区整合有效资源,创新活动载体,探索与境外有关机构合作,“走出去”的同时“请进来”,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格局。在扩大深化交流的同时,培育社会、民间、商业等主体。从原来以文艺表演为主的单一形式,延伸到出版、文博、影视、艺术教育等多个领域。

目前,我区与越南、新加坡等东盟使馆文化处及一些民间机构保持常态联系。例如广西日报与越南广宁报社互动新闻报道,自治区广电局与泰国民联厅在曼谷共同举办“中泰广播电视演唱会”,广西电台与东盟国家有关电台合作播出北部湾之声节目,广西电视台推进国际频道在境外落地入网播出,全国唯一的中越文杂志《荷花》实现在越南印刷发行,广西博物馆与越南协议合作博物馆联盟,广西图书馆赴新马泰开展业务交流。

桂台文化交流合作是广西文化的重点工程。2012年是广西与台湾花莲3年期文化交流的第二年,双方合作交流不断深化和细化,进入全方位彼此了解状态。从大框架到细脉络,从行业系统到专业层次,都达成一定的合作共识。广西与花莲步入“桂花香千里”境界之时,也不断增进两岸关系深入发展和增强台湾同胞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从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这些铁打的营盘,到各地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活动,文化交流的主体、内容等日趋多元化。例如南宁市壮族舞剧《妈勒访天边》到美国演出,钦州打造“文化会亲”品牌。民族自觉与自信的增强,不但让外界了解广西团结包容的形象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更进一步促进了我区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

    播下种,遍地开满花

随着“文化之舟”一路远航,我区发挥资源和地域优势,充分利用对外文化交流平台,“借舟而行”与“造船出海”并驾齐驱,努力拓展对外文化贸易领域,推动重点行业和新兴行业走出去,使广西文化产品如随风而飘的蒲公英,寻求生根发芽之地。

品牌可谓最有力的名片。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代表的会展品牌、《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文化创意品牌,无论就地取材,还是对外输材,都为对外文化贸易提供平台和项目开发模式。广西与越南合作的下龙湾海上实景演出《越南越美》、与柬埔寨合作的吴哥窟实景演出《微笑的高棉》,开创了广西与东盟交流合作的新境界,被列为文化部对外文化贸易重点项目。

重点行业产品对外输出,也是品牌之余一大重点。除了版权输出、产品展销等传统“走出去”模式外,我区将产业链转移出去,与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出版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外向型图书,积极打造面向东盟市场的特色文化产品,并运用新媒体促进资本输出。2012年,我区承办了2012越南、柬埔寨中国图书展销暨版权贸易洽谈会,展销会展出近年来我国出版的优秀图书3000册,计12万码洋。在2012桂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论坛书展现场,我区展销桂版图书约5000种,计1.3万册32万码洋,开展当天销售图书近2000册。此外,区内出版社与10多个国家或地区达成版权贸易图书200余种,版权贸易已成为我区出版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除了行业出击,工艺美术产业可谓文化“走出去”的后劲力量。我区改变文化出口内容与海外销售渠道单一化模式,利用丰富的遗产、良好的生态、新兴的产业等进行文化贸易的开发,输出的文化产品日趋多样,产业领域日益扩展。

一根不起眼的芒竹藤条,经过能工巧匠之手,也能变成“金条”。博白芒编工艺美术产业将文化创意、民族元素融入其中,以民营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目前,该县芒编工艺品出口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达10多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编织工艺品出口基地。在商品经济观念指引下,靖西绣球以“公司+企业+农户”模式,年产量达15万只,抛向东南亚、欧美市场,抛出工艺美术产业的活力与方向。(记者 林雪娜)

来源: 广西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