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交流 促中外民心相通

时间:2019-05-20 16:01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广州志愿者小编  次

人文交流 促中外民心相通

图为2018年景德镇陶瓷大学举办的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感知中国—魅力陶瓷”活动现场,外国留学生在观摩陶瓷制作。(张婧婧 供图)

人文交流 促中外民心相通

图为2018年11月28日,江苏省东海县外国语学校,来自美国杨百翰大学的国际研修生兼外语老师身着汉服体验中国水彩画。(人民视觉 张玲 摄)

盘点过去一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成就,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指出,经济外交、人文交流成果丰硕。

2017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中外人文交流是夯实中外关系社会民意基础、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途径。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外人文交流呈现快速化、多元化、品牌化发展趋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两会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中外人文交流蓬勃发展,将有力推动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有助于推动全球文明互鉴。

文明互鉴  异彩纷呈

震撼人心的舞蹈剧场,灵动惊艳的街头快闪,跨越万里的运河采风……2018年11月,在美国的伊利运河和巴拿马的巴拿马运河河畔,中国舞蹈剧场《遇见大运河》完美诠释了中国大运河的千年古韵,也给当地民众留下关于中国文化的美好记忆。

“自2014年5月首演以来,《遇见大运河》已经沿着运河走了5年了。”全国人大代表、杭州歌剧舞剧院院长崔巍介绍,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遇见大运河》演出为之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5年来,除了在中国大运河沿线的6省2市进行巡演外,演出团还先后走进法国、德国、埃及、希腊、美国、巴拿马6国的运河城市巡演,向世界讲述中国大运河的千年传奇,所到之处反响热烈。

“在巡演中,每到一座城市,我们都会将当地特色的人文风情元素与剧情巧妙融合在一起,谱写一部没有句号的文明史诗。”崔巍说,运河文化是世界共同的文化记忆,是世界人文交流的重要连接点。世界文明只有交流互鉴,才能迸发活力,引发共鸣。

近年来,中国对外人文交流呈勃发之势,文化“走出去”“请进来”步幅不断加大,形成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人文交流品牌。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介绍说, 2018年,中国美术馆先后牵头成立了“金砖国家美术馆联盟”“丝绸之路国家美术馆联盟”,组织了20多个国家到中国美术馆办展,并组织相关研讨会。

“许多国家美术馆馆长是第一次来中国访问,从北京到敦煌,一路上,他们为中国社会发展所呈现的蓬勃向上的气象赞叹不已。”吴为山说,中国美术馆从馆藏的61个国家3500件作品中遴选出224件,举办“美美与共”主题展,引发世界关注。同时,中国美术馆拿出代表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大师作品,赴韩国、法国、墨西哥、希腊、德国等国家展出,所到之处,“中国热”火速升温。

“2018 年,江苏省演艺集团自主拍摄的锡剧4K电影《珍珠塔》,斩获美国第15届世界民族电影节‘最佳音乐电影奖’,江苏戏剧文化魅力征服国际舞台。”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柯军介绍,去年,借助“感知江苏”“符号江苏”“精彩江苏”等系列文化活动平台,集团完成对外文化交流项目43项,国外受众达 2.6万人次,足迹遍布英国、美国、冰岛、荷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国人大代表、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学院副院长张婧婧说,作为一个具有独特行业背景、学科特色鲜明的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积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先后在法国卢浮宫、英国剑桥大学、希腊亚洲博物馆、法国大皇宫、纽约联合国总部等重要场所举办师生陶瓷艺术作品展,主办了20余次陶瓷工程、艺术、文化、教育类国际研讨会,并在韩国、中国澳门建设海外陶瓷文化交流中心,探索实施中华陶瓷文化传播工程。其中,“JCI-WVU国际陶瓷艺术家工作室”项目,曾被美国国务院出版的《中美关系200年》列为“中美民间交往的典范和新高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黄平在回顾过去一年中外人文交流成果时认为,中外人文交流不仅表现在大量的中国文化“走出去”,也包括世界各国的机构和人员“走进来”。丰富多样的人文交流活动,消除了隔阂,凝聚了共识,巩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信任和友谊。

多元媒介  创新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