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全国人大多个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就“人大监督工作”回答记者提问。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介绍,统计法修改已提上日程,正在稳步推进有关工作。从今年开始,将停止对各个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和速度进行排名的做法。
国有资产报告计划全覆盖
2018年,国务院首次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口径报告了国有资产管理情况,首次“晒”出了国有资产家底。“截止到目前,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全部都建立了相关的报告制度,并且开展了报告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副主任朱明春介绍,国有资产监管现存的主要问题,是国有资产底数掌握得不够精准,布局管理和监督方面不够规范合理,国有资产运行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低效甚至流失的问题。
“下一步,我们就是要抓整改。”朱明春表示,4月份,国务院将要向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整改工作的报告。同时,常委会已经和有关部门一起制定了国有资产报告工作的五年工作规划,现在正在按程序报批。今年,预计将进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专项工作报告,再往后还有非金融企业国有资产报告、自然资源类国有资产报告等,逐步做到全覆盖。
104个部门均实现预算公开
“过去,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重点更多体现在赤字规模和预算收支平衡状态上,也就是说关注更多的是钱够不够花。现在,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就是要更多地关注钱是怎么花的,怎么能够花得更好、更有效。”朱明春介绍,下一步,全国人大将围绕党中央提出的对政府预算实施全口径审查、全过程监管的要求,进一步开展工作,把预算审查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今年,向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报送的部门预算已经有104家,已经实现除涉密单位以外全部报送。朱明春透露,今年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对预算进行初步审查时,还将新增专题审议。
今年停止各地GDP排名
谈到统计法执法检查工作,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介绍,去年,全国人大财经委分三组,先后对6个省进行了执法检查,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整个社会统计的法制意识不强,统计造假屡禁不止,一些地方搞攀比、争位次,在源头上对数据弄虚作假,虚报、瞒报、漏报。“这些年地方GDP总量大于全国核算,统计数据有水分,导致统计数据的公信度受到了怀疑。”二是数出多门,地方基层政府和企业填报的统计报表多、指标繁、频次多、负担重。三是部门统计的标准、方法、口径和数据也不一致,出现了数据打架、“数据孤岛”、“数据烟囱”,统计信息共享推进缓慢。
尹中卿透露,从今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将对各个省市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进行统一核算,停止对各个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和速度进行排名的做法,探索编制全国资产负债表、全国和各个省区市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推动树立正确政绩观。
据介绍,统计法修改已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有关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民间统计调查条例等与统计法配套法规的制定和修改也正在研究推进。
加快制定《疫苗管理法》
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副主任委员徐显明透露,今年将推进政务处分法和监察官法的立法工作,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也会提前介入这两部法的制定工作。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吴恒表示,将加快推进《疫苗管理法》的制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在去年将《疫苗管理法》纳入审议,教科文卫委员会将和宪法委员会、法工委合作,加快这部法律的制定。”
本报记者赵莹莹程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