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战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必须坚持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战,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以实际行动兑现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正确认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临严峻的挑战。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战的冲刺阶段,冲刺阶段尤为艰难,需要提气加油,更需要努力抵御各种干扰。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多,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老矛盾交织,周期性、结构性问题叠加,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增速减慢,有效投资增长乏力;实体经济困难较多,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有效缓解;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短板问题凸显;三大攻坚战依然任务繁重,社会事业领域还有不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思危方能居安,只有认清形势,才能直面问题和挑战,才能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战。
努力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目标任务
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三大攻坚战”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点,也是难点。一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特别要防范系统性风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环境。要强化底线思维,坚持结构性去杠杆,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稳妥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二是推进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精准脱贫要坚持现行标准,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加大攻坚力度,真正提高脱贫质量。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三是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环境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得到人民认可的关键。污染防治要聚焦打赢蓝天保卫战等重点任务,统筹兼顾、标本兼治,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改革完善相关制度,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认真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经济增长、城镇就业、消费价格指数、脱贫人口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等提出明确目标要求,并对全年工作任务做出全面部署安排。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挑战多、要求高,每项任务都事关全局、都极为重要,必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滚石上坡的毅力和壮士断腕的决心,扎实推动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继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运行在6%—6.5%的合理区间。继续优化发展环境,重点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高发展质量,重点是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重点是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稳定国内有效需求,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重点打好“三大攻坚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新型城镇化的质量,重点是围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改革完善相关机制和政策,推动区域优势互补、城乡融合发展。继续推动改革开放,重点是聚焦突出矛盾和关键环节,确立竞争中原则,加快完善市场机制;进一步拓展开放领域、优化开放布局,加快从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制度型开放转变,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高水平开放带动、倒逼改革全面深化。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基本民生投入只增不减,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推动解决重点民生问题。
牢牢把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原则和根本遵循
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在“全面”,但重点仍然是在经济上有较大的跃升。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面对愈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显得愈加重要。当前,重点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把握经济规律,认真研判经济形势,提高党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驾驭和控制经济风险、金融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专业化能力和水平。
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牢牢把握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继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持续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完善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配套政策。
继续创新完善宏观调控机制和政策取向。统筹好国内与国际的关系,平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加强政策协调配合,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特别是在补短板领域、民生保障领域,确保财政支出安排到位。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既不搞“大水漫灌”,又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有效缓解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防范化解经济风险要把握好节奏和力度,防止紧缩效应叠加放大。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发力,今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目的在于强化各方面重视和支持就业的导向,既保障城镇劳动力就业,也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留出空间。要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