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措施保护白洋淀水环境
推进淀区面源污染治理、谋划开展水污染预警指纹溯源研究、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水源地保护……从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获悉,今年,雄安新区将严格实施白洋淀水生态环境保护13项管控措施。
推进淀区面源污染治理。转变农田施肥方式,推广新肥料新技术和有机肥资源利用。科学使用农药,推广绿色防控和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沿河沿淀1000米范围内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彻底清理白洋淀淀区水产养殖设施,实现淀内及淀边、入淀口及河流上游5公里范围内全面禁养。
全面清理已有畜禽养殖设施,白洋淀淀区及淀边、入淀河流沿岸1公里范围内全面实行禁养。
加强新区内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医疗废物管理,建立危险废物动态数据库,妥善处置积存的铝灰钢渣、冶炼渣,严格管理新产生的废塑料、废电缆、制鞋和箱包下脚料,做到定点存放,定期清运。
加强旅游餐饮污染管理。完善景区旅游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加强旅游污染防治能力建设。2019年起,船舶、码头污水、垃圾实现全收集全处理,杜绝直排入淀。启动白洋淀景区内旅游厕所改造工程,60%以上的旅游厕所达到A级以上标准,厕所污水得到有效处理,不得直排入淀;建立垃圾回收系统,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
严格管控汽柴油动力船舶。根据淀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建立淀区船舶管理方案,严格核定和控制船舶数量,严禁新增汽油、柴油动力装置船舶入淀。加快实施淀区汽柴油动力船舶油改气、油改电或改其他清洁能源。
谋划开展水污染预警指纹溯源研究。在地表水重点监控断面进行水质污染物监测和水污染预警溯源,通过水质指纹预警与溯源技术对水体水质异常进行快速预警以及污染类型的快速诊断,提升环境质量监控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实施精准治污。
统筹科学补水和放水。做好补水和放水动态平衡,将适当补水和适当放水相结合,保持水体流动性,让白洋淀水系“活”起来,充分发挥水体自净作用。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科学布设监测断面(点位),优化完善入淀河流断面在线监控和固定点位实时监控设施。全面监控入境、入河和入淀污染物,及时准确掌握入淀河流和淀区水质动态,提升监测、预警和预报能力。
加强水环境综合执法。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专项执法工作,重点对淀区内和白洋淀周边涉水企业进行执法检查,建立涉水企业一企一册的环保管理制度,及时记录污水排放相关信息,建立水环境管理台账,定期调度记录涉水企业处理设施等水污染相关信息,彻底查清污染源。
全面整治“散乱污”企业。进一步排查新区范围内的“散乱污”企业,对前期整治结果进行“回头看”,采取取缔为主、改造整治、依法搬迁为辅等措施,严防反弹,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
加强水源地保护。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按要求设立保护区边界标志,全面排查、清理、整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各种污染源和各类非法建设项目,整治保护区内环境违法问题,完善日常管理,有效防控水源地环境风险。
加大自然保护区监管力度。严格落实生态红线保护要求,结合2018年“绿盾行动”,对白洋淀自然保护区内违法违规建设项目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对没有按要求整改到位的限期整改,做好白洋淀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