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投资人眼中的社区团购本质
之前有朋友问,社区团购的本质更接近传统团购还是类似拼多多的社交玩法?我认为,其实是一个结合。
从流量端来看,它跟团购模型不同。团购是一个公域流量,是中心化流量的结点分配。比如美团,首页展示什么内容,都是通过运营或者算法来中心化分发的。
而社区团购主要借助私域流量,尤其群流量是根本。不同社区之间没有什么流量上的关联度,互不影响,彼此独立。而且这个流量是由公司与团长共同建立和运营的。不能说,这个团就是公司的,也不完全说是团长的,是相互需要的共生关系。
这样的私域流量,获取成本很低,稳定性非常好,附加效果是信任、服务和便捷的沟通。而且目前我没有看到任何影响微信的负面效应,反而一定程度上在改善微信体验,帮助不会使用电商app的人群在移动端购物。
社区拼团模式不是新型产物,小区摊位和业主群购物就是原始形态,只是存在演变过程。家庭购物决策者的消费习惯就是出门溜达一圈,买回自己想要的东西。
云九在去年六月份投资了松鼠拼拼,上线三个月GMV过亿元,目前还在快速增长中。创始人杨俊此前曾参与创办美团网,美团所有城市的复制扩张管理都曾是他一手操办,对这套模式的本质非常熟悉。大概花了六个月时间,松鼠拼拼就冲进第一梯队,战斗力很猛。这个增速比当年美团扩张还要快。公司连续三轮融资,云九三次跟进。
社区团购的模式不是杨俊首创,地方城市很早就有散兵游勇式的小规模团队在做。但因为各种原因,公司都发展受限,没有实现规模化。
跑通单个城市只是第一步,最难的是掌控整个体系,因为要同时扩张那么多城市,如何管理好扩张。其实所有事情是要同步做的。并且要在很短时间内抢速度,非常考验团队的能力。松鼠拼拼花半年时间完成的业务总量,对手可能要花一年甚至两年。
有的公司试图走捷径。大肆并购城市团队,这个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精力,人员整合不到位。这不是通过一套KPI管理就能解决的问题。如果没有做过,即便是公司CEO也很难理解本质。
社区团购最消耗资金的地方还是在城市的前期投入。但现在不是以前O2O或者烧钱的那种玩法,亏损不是在烧钱换单量,而是正常的建设投入,模型健康,从来不负毛利补贴,甚至城市运营可以赚钱。
但人员、供应链、仓库等成本资金消耗量还是挺大的,亏损也源于此。这就要求速度得快。同时开20个和50个城市,资金消耗量不一样。
大部分公司现在主要做的是生鲜,因为刚需、高频、有渠道附加价值。如果是纸、粮油之类的标品毛利低、差异化小、可替代性强,而且很可能最后沦为苦力角色,价值很难体现。
目前松鼠拼拼从二三线城市切入,这些城市的痛点明显且优质供给不足。一线城市周边的商业业态本身发达,电商购物极其方便。但要进攻这块市场,对供应链选品和体验的要求很高,是下一步计划。
社区团购能切到几线城市,跟人口和小区生态有关。如果是一座200万人口的城市,可以做得非常好。100万以上也足够。此外,一个小区要有一千多户的数量。
每开一座城市,BD先行。因为要大量走访,一旦进入维护阶段,工作量就变小。用户不是特别需要不断去运营。BD主要针对团长,一个运营可以维护超过一百个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