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潘来奎 通讯员王槐德)“小刘书记来了之后,俺家的2亩茶园开始挣钱了,俺们村也变得越来越美了。”5月7日,诸城市桃林镇山东头社区山东头村村民金立美告诉记者,“原来,俺村里浇水不便利,茶叶浇不上水就挣不到钱。小刘书记就筹钱帮我们打了5眼深水抗旱井,还清理了村西水库。现在俺们的水源有了,来年春茶就发得早,一斤鲜叶能卖上180多元的好价钱,每亩茶增收2000块钱没问题。”山东头村是一个省定贫困村,该村地处诸城市最南部山区,共有275户875人,其中省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达90户218人。60岁的金立美家因为老伴常年患病而成为贫困户,是典型的因病致贫家庭。
她口中的小刘书记,是诸城市下派的一名扶贫“第一书记”——刘利。该市通过选派德才兼备的农村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指导社区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协调引进帮扶资金,推动实施产业项目,帮助改善基础设施,多方提供致富信息,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扶贫“第一书记”是农村的致富品牌,也是诸城市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的其中一项。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诸城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一把手”亲自抓,以钉钉子精神,立说立行抓好整改落实,加快补齐短板,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再上新台阶。组织开展问题大排查活动,点面结合,确保“全覆盖、无遗漏”,对脱贫质量不高、脱贫不稳定的,通过产业就业扶贫、金融扶贫、政策兜底、财政补贴等渠道,确保收入达标、住房安全、保障到位。该市树立高标准、执行严要求,坚持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断增强扶贫工作的规范性、针对性、实效性。他们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全面落实五级书记“遍访”贫困户行动,形成层层有任务、人人抓落实的协同扶贫格局。基础工作力求“精准”,规范完善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坚持打好基础、严格标准,逐镇调查、逐村摸底、逐户走访、逐人核对,做到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帮扶措施、脱贫路径、脱贫成效“五个清楚”。
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诸城市实行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注重脱贫质量,着力在品质上下功夫。完善帮扶体系,对20个省定贫困村,继续实行“五个一”包靠帮扶制度,由一名市级领导、一个市直部门、一家企业、一名镇级班子负责人、一名社区“第一书记”,共同帮扶一个省定贫困村。继续推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精准扶贫模式,对继续享受政策的贫困户建立“一户一档”,制定“一户一策”帮扶方案,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该市建立完善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推进开发式扶贫与保障式扶贫相结合,推进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将提升“造血能力”作为扶贫工作的一项核心内容,将贫困户参与培训的情况和效果与扶贫考核挂钩、与物质帮扶挂钩,激励贫困户积极参加培训。大力推行“大园区小农户”“温氏认养”“华山榛谷二元分配”等新模式,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创造条件吸纳农民就近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鼓励农民以土地、资金、资产入股,与企业、合作社形成利益共同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充分调动行业部门的力量,合力解决好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问题,完善兜底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