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凉小憩的亭子,朵朵盛放的荷花,草地里延伸的石板路,水塘上的拱形木桥……走进青白江区弥牟镇白马村村委会,仿佛置身一个公园。在党群服务中心,摆放着舒适的沙发,书架上摆满了书,墙上新装了大屏的液晶电视,便民服务窗口前正有居民前来办事。
(白马村党群服务中心)
白马村党委书记孟天勇告诉记者,这一切处处都充满着“白马”元素。院子中央的水塘,是按白马村的地图轮廓来造型的,水塘中的荷花分别代表各组在地图上的位置;跨过水塘通往党群服务中心的木桥,从侧面看又是一个火车隧道,代表村里的出村道路要穿过铁路隧道……“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营造出家的感觉和氛围。”
白马村地处青白江区西南面,是典型的散居院落村。2017年以来,白马村党委坚持以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为总抓手,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和党建品牌建设,以“党建+院落+治理”为基本理念,通过创设“白马乡村驿站”,将“党的建设、村域治理、民生服务”等功能下沉到院落,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治理“零缝隙”
8月23日晚上,凉风习习,白马村的“驿夜话”正在驿站火热进行。70多岁的汤大爷是“驿夜话”的常客,“现在我每天吃完晚饭后都要到白马驿站来坐一下,摆摆闲龙门阵,对村上的事发表些看法。”
“我们村地处货运大道旁,属于典型的散居村落,以前村民有什么想法很难传达到我们村两委。”孟天勇表示,结合亲民化改造工作,村里独创了“乡村驿站”,并按“一驿站一广场”的标准打造村民文化生活聚集地,完善全村院落、村道、驿站小广场路灯设施和光彩设施,定点组织开展“党员带头干”“义务劳动日”等活动,让小广场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主要休息场所。
村党委利用村民晚上7点至8点活动地点集中、时间集中的时候,创办“驿夜话”,由院落党组织在小广场常态组织院落议事。这样既丰富了村民茶余饭后的文化生活,又聚焦解决村民普遍关心的共性问题,村民直接参与议事高达90%以上,变“要我议事”为“我要议事”,充分调动了院落村民议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现在我们每一期的主题都不同,但是都与村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既有利益关系,也有休闲需要,大家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孟天勇说到。
(白马村变“要我议事”为“我要议事”的众议亭)
在党建引领创新基层服务上,白马村的乡村驿站构建了“零缝隙”网格系统,立足有形覆盖、有效管理,以散居院落为网格主体,白马村党委在院落间连接地带设置4个“白马乡村驿站”,强化村域散居院落有机联系,增强院落的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按照“1+2+N”模式,为驿站配强工作力量,“1”即由村党委指定的二级党组织成员或院落党小组组长兼任,“2”即由村统一配备的2名治保巡逻队员作为驿站的固定执勤人员,“N”即驿站服务院落中的党员志愿者或热心群众,作为驿站的轮值服务人员。
如今,“策由民定、事由民理、权由民用”的白马村,不仅是青白江党建引领城乡发展治理的一个小小缩影,更成为了全国乡村院落治理打造的“样本”品牌。
服务“零距离”
有了驿站,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够通过驿站更好的下沉到院落,让村民也能享受到城里人的生活服务。
(乡村驿站让村民也能享受到城里人的生活服务)
近年来,白马村在推进社区发展治理工作中,去行政化、行式化,推行亲民化,将高高的柜面办公区,改成为群众服务的服务区,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据统计,白马村自驿站投入使用以来,下沉服务事项20余项。为村民提供证件复印、资料代交等18项免费代办服务。搭建集紧急呼叫、治安巡逻、扶危助困为一体的“驿键呼”应急报警系统,每个驿站每年约能帮助村民解决大小事件150起。
“一驿站一蓉欧+”超市的建立让村民足不出院就能享受到进口的欧洲“零嘴”。
同时,良好的社区治理也推进了村里产业的发展。今年,白马村党委将白马村产业孵化功能下沉至乡村驿站,结合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探索“众筹+”的产业发展模式,建设白马产业中心、乡村火锅、乡村民宿、汽车驿站、森林公园等产业项目品牌。
目前,按照5000元/股,1股/户的方式众筹建设白马乡村火锅,已有200余人参与,筹集资金近100万元,注册成立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