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你的脚指甲长了,我帮您洗好脚之后剪剪。”近日,“捷达阳光家园”的志愿者如往常一样,耐心地为老人们洗脚、洗头、剪指甲、打扫卫生。但是,除了带队的负责人,没人知道他们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社区服刑人员。
这是奉化区司法局探索的“司法+企业+公益”社区矫正新模式,以此破冰“矫正工作力量不足、质量不高”等关键问题,走出了一条“家园式”社区矫正的新路径。
“社区矫正,除了底线的刑罚执行监督管理之外,还包括情绪疏导、心理干预、社会关系修复、困难救助乃至就学就业协调指导等,涉及面很广,单靠现有的司法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奉化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基于此,他们尝试着引入社会力量,与宁波捷达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以及“何美蓉道德模范工作室”合作,利用企业在规范管理、岗位培训等方面的优势,以及道德模范的感召力,积极帮助社区矫正人员重新回归社会。
据介绍,此种模式首先在锦屏街道、岳林街道试点,分别设立了“捷达阳光家园”和“新翼家园”两家社会公益组织,专门承接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心理矫正、走访帮教等矫正工作,通过专业化管理、社会化运作,将传统的“管制”转变为人性化“帮扶”。
矫正重在“矫心”。在“家园”里,社区服刑人员除参加每月定期开展的集中教育外,还可根据内容和时间自主选择“家园”制订的各类“学习套餐”;劳动方面,社区服刑人员可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微信群“抢单点菜”的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区服务项目,并在服务活动中穿上与志愿者一致的服装,去除“标签化”,让他们重拾自信心和价值感。
“‘家园’实行积分制,考评未达标者必须补足,表现优秀者可评选积极分子,还有免费体检、外出学习等‘正向鼓励’,引导他们从单纯的行为矫正转化为心理矫正,由被动改造转化为主动奉献。”锦屏街道“捷达阳光家园”工作人员小裘告诉记者。
社会力量的融入,让社区服刑人员的回归之路更加顺畅,也多了一份暖意。“在劳动中,我们付出爱也收获爱,给了我们勇气和信心完成改造,重新回归家庭、融入社会。”社区服刑人员小王说。
据统计,截至目前,上述两个“家园”已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450多名,帮教率达100%,脱管率、漏管率、再犯罪率均为零。“捷达阳光家园”还实现社区服刑人员再就业50余人次,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