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国务院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要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
与之相呼应,日前广州市出台10大方面59项措施,覆盖制造业企业降低税收、用地、社保、融资成本等多项内容。在减税降费政策组合拳以外,包括重庆、广东在内多地也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纳入支持政策重点。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保持6%一档的税率不变,但通过采取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加税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继续向推进税率三档并两档、税制简化方向迈进。报告还特别指出,要抓好年初出台的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政策落实。
一般说来,制造业生产要素成本既包括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土地成本、能源成本和税费成本等直接生产成本,也包括物流成本和汇率成本等流通成本,还包括整体营商环境和政府廉洁程度等外部交易成本。
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制造业整体成本在持续快速上升。劳动力成本方面,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量在2012年就开始下降,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结束,这直接推升了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方面,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以及商品房市场井喷式增长,房价与地价相互抬升,企业用地成本明显提高,华为将众多部门从深圳搬迁至东莞便是一个明证,同时,工厂的搬迁又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物流成本。
此外,小微企业一直以来都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尽管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都积极出台政策措施来缓解这个问题,但是制造业企业不受资本市场青睐,也不受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待见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
政策效果不如预期的可能原因之一,是政策的针对性还不够强。比如说从前出台的下调增值税税率、上调小规模纳税人年销售额标准等政策,虽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不少小微企业的税费负担,但是正如以上所分析的,这部分税费在整个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结构中只占到一小部分,而这些政策并没有涉及到成本中的大头,比如包括社会保险等在内的劳动力成本。
而要制造业企业降成本看到实效,势必要从企业的成本大头入手,这也是精准施策的基本含义。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则明确提出了要明显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原来的20%降至16%。这是中央政府从全国层面着眼,针对大多数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出发而提出的政策措施,并不特别指向制造业。
相比之下,广州市日前出台的支持制造业发展的十大方面59条措施,则在“精准”上下了很大功夫,比如说,企业所得税按最低应税所得税征收、符合条件的企业未抵扣完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予以退还。而此前广东省出台的支持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就包括,为了降低制造业的工业用地成本,在工业用地土地年限等方面以弹性方式出让工业用地;为了降低在一些企业成本中占比较大的用电和运输等刚性成本,继续降低全省一般工商业电价、清理和降低电网环节收费,以及停止审批新的普通公路收费项目,逐步取消普通公路收费等。
除了以上看得见的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同样是不可忽略的部分。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指出的,政府要最大限度减少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审批事项应减尽减,确需审批的要简化流程和环节,让企业多用时间跑市场、少费功夫跑审批。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切实从市场主体的角度看问题,换位思考,尽可能减轻企业所承担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俗话说“无‘工’不强”,工业是真正具有强大造血功能的产业,尤其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是否发达更是直接关系到经济的持续繁荣和社会的长久稳定。针对制造业降成本精准施策,不仅仅是为了促进制造业的发展,更是为了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总的来说,政府减税降费的决心越来越坚定,政策措施的针对性也越来越强。可以想见,未来减税降费精准施策将从制造业逐渐推广到其他行业,像手术刀一样切实解决各个行业的痛点,有利于更充分发挥政策效力,为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持续注入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