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微笑,快乐着世博会的快乐(图)

时间:2019-05-28 01:57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广州志愿者小编  次

采写/本报记者林颖
微笑是一种简单的表情,笑出快乐,表达友好。简单的微笑又可以凝聚成一座城市的表情,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传递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明天,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大幕将正式开启。200多万世博会志愿者的微笑,将是上海迎接五洲四海宾朋的动人表情。
把“8颗牙”的微笑,变成一颗颗真诚待人的心
要成为一名世博志愿者,第一步要学会如何微笑。
该怎么微笑,曾经有很多种说法。
“谁知道微笑是露哪8颗牙?”一席黑色西装裙,领口跳出一抹樱桃色的丝巾,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的青年教师唐晓婷踱步走在参加培训的城市站点志愿者中间。
教室里40多位志愿者,最大的60多岁,最小的20出头,在职的,读书的,一屋子男女老少议论起来。
“上面4颗下面4颗”,“上面6颗下面2颗”,“上面5颗下面3颗”,“上下都是8颗”……各种回答接二连三蹦出来,伴随着教室里一阵又一阵的笑声。
“到底是哪8颗牙?请每一位学员挑选你周围的一位朋友对视微笑,你就会发现原来是上面一排8颗牙。还有的志愿者说,我一笑起来控制不住,满脸都是牙,那你就轻轻说出‘钱’和‘闲’两个字。有钱又有闲,谁不会整天笑眯眯呢?”唐晓婷风趣地指导志愿者们练习。
几秒钟后,志愿者们找到了彼此凝视的伙伴,每个人的眼睛、眉毛和嘴巴勾勒出了三道美丽的弧线,开始是默默微笑,接着是轻轻地咯咯笑,后来忍不住了,荡漾开了一波又一波的大笑。
有人突然举手提问:“老师,不是说练习露8颗牙时还要咬根筷子?”
“那是专门针对礼仪小姐的。其实,对于我们每一位普通人来说,发自内心的微笑才是最美丽、最有感染力的。”唐晓婷笑眯眯地回答。
一个最简单不过的表情,经过了阐释,有了深刻的内涵。
在教书之余,唐晓婷是上海市礼仪协会的会员,也是一位心理咨询师。这一次,她成为了世博志愿者们的礼仪培训老师。对微笑背后的力量,这位参加过上海大师杯、北京奥运会以及许多重要外事接待活动的老志愿者,有着自己的理解。
2002年,当唐晓婷还是一名高中生时,她曾经接待过到上海考察的国际展览局官员。当时,来自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卡门塞雯·卡拉卡女士参观唐晓婷所在的中学时,一见面就迎了上来,热情地在前来欢迎她的唐晓婷的面颊上左一贴右一贴。面对突如其来的法式贴面礼,唐晓婷有点不适应,但她很快反应过来,也将面颊迎上去,以笑盈盈的面容回应这位女士的热情。
“微笑其实是世界通用的语言,即使文化习俗不同,只要是发自于内心的真诚,就可以表达友好。”唐晓婷越来越理解这种微笑的力量。
培训时,唐晓婷不仅希望志愿者学习到微笑的技巧,更希望志愿者认识到,发自内心的真诚微笑必须基于对志愿者工作的高度认同感。
她常常问学员们,如果参加世博会志愿服务的这段时间里,你不来做志愿者,那你会干什么?
学员们会在纸上列出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学开车、学英语、准备考研、外出旅游……写完以后,她请每一位学员当场把这张纸条揉成一团扔掉。意思是,对不起,既然你选择了来做志愿者,这些目标就作废了。“只有排除一切杂念,心里认同了做志愿者的价值,才能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工作,你的脸上才能绽放出发自内心的微笑。”
在唐晓婷看来,其实,微笑不在于露几颗牙。从某种意义上说,微笑是同真、善、美结合在一起的。把8颗牙的微笑升华为一颗真诚待人的心,才是真正的世博志愿者的微笑。
当自己觉得累了,不妨向自己笑一笑,加油说“我可以”
在倒计时100天的世博志愿者誓师动员大会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大四学生徐紫晨代表全市200万名各行各业、各个岗位的世博志愿者,发出了响亮的誓言:“组建一支‘阳光、快乐、优质’的志愿者队伍,用最良好的精神风貌,呈上最动人的微笑。”
徐紫晨正和队友们最后确认第二天的上岗时间,在复旦大学世博志愿者工作部里,记者见到了正在忙碌中的她,他们身后办公室的墙上贴满了一张又一张密密麻麻的排班表,就连窗帘上也缀着工作部的同仁们手绘的一对海宝。
作为一名管理岗位的志愿者,徐紫晨要协助老师负责好几百名世博园内具体岗位的志愿者的工作安排。从4月30日到5月13日,复旦大学4000多名大学生是第一批进入园区正式服务的志愿者。之前没有太多经验可以借鉴,可能遭遇的问题都需要通过上岗前最周详的准备来面对来解决。参加过上海论坛、上海夏季特奥会、北京奥运会等大型活动,徐紫晨颇有老志愿者的经验。她一直提醒学弟学妹们:“做志愿者要降低心理预期,放平心态,就不会有失落感。”
“不要想像你会在当志愿者时能做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许未来14天里,你就是整天站在马路边,反复告诉过路的游客‘厕所在那里’。也许每天你就是在入园口维持秩序,连世博园的大门都进不去。但是,这些简单枯燥的工作往往就是我们志愿者的工作。”
记得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当志愿者时,徐紫晨被分配在上海奥足赛区的新闻中心工作。每天天刚破晓就得起床,匆忙赶到现场开始为参加奥运报道的新闻记者分装资料袋。每位志愿者每天要分发11个种类共880份的报纸。分发完报纸,手上一层油腻腻的黑墨。干了几天,有的同学已经感到枯燥难忍。而徐紫晨心想,这一辈子还有什么时候会在一天之内理880份报纸,而且一干就是两三周的机会?想想就坚持下来了。
“有时候,志愿者在给别人一个微笑的时候,也不妨给自己一个微笑。当自己觉得累了,不妨也向自己笑一笑,加油说‘我可以’。其实,微笑是一种简单的心态,简单的背后是坚持,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好,不就是成长和成熟吗?”徐紫晨这样说。
他们的微笑,就是对我的肯定,那也是一种幸福
在世博园区之外,这座城市还有数百万志愿者服务在上海的各个窗口,展现着上海的微笑。
世博会之前,虹桥机场二号航站楼开航。作为城市文明志愿者之一,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经营管理专业的朱宇杰和她的同学们成为那里的第一批志愿者。戴着小红帽,穿着红马甲,他们承担起了航站楼的交通和航班咨询工作。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微笑,就代表着上海的形象,代表着上海的表情。”朱宇杰这样理解自己的使命。
上岗第一天,一位腿部残疾的乘客打车到东交中心。他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拖着行李来登机。朱宇杰看到后,连忙跑过去把他的行李接过来。那天是3月16日第一天开航,温馨服务通道尚未开通,无法办理快速登机手续,轮椅也一时找不到。这位乘客又到得太早,还要再等待一个多小时才能办登机手续。体贴的朱宇杰就和机场工作人员一起陪着他等待。时间久了,乘客不耐烦了,冲着朱宇杰生气起来。朱宇杰也不恼,依然笑着。她心里清楚:此时微笑是最好的回应。果然,“我们一直冲着他笑,他后来也不好意思发发火了。”
有时,微笑是最好的交流语言。一天,朱宇杰遇到一位韩国乘客,他既不会说英文也不会说中文,朱宇杰又不懂韩语,她只好用最简单的英语比划着,带着他去找摆渡车站。一路上无法交流,朱宇杰就冲着他微笑,韩国乘客见朱宇杰笑了,他也不好意思地笑了。到了目的地,这位韩国客人很感激,还要给小朱付小费。朱宇杰婉言谢绝说:“Iamavolunteer.(我是志愿者。)”韩国客人似乎听懂了,越发感激地向朱宇杰致谢。
有时,来自乘客的微笑也是一种肯定。有一天,一对老夫妇来登机,老先生推着轮椅,老太太坐在轮椅上,脚边还放着沉重的行李。朱宇杰看他们走得有点吃力,连忙联系温馨通道优先登机。但是那天联系得不太顺利,朱宇杰跑来跑去也还办不成,两位老人在一旁等候,迟迟无法登机。朱宇杰心里有点不快,但是看到两位老人满面笑容地宽慰起她来,她的心情也开朗起来,因为“他们的微笑和宽慰,就是对我的肯定。那也是一种幸福。”
虹桥机场T2航站楼刚投入使用时,许多旅客因为不熟悉地形,经常走错地方,动不动就向志愿者们批评抱怨。“换作平时在家,我们这些80后只要父母说上一句不顺耳的话就会不高兴。现在做了志愿者,遇到旅客抱怨时,再不好听的话你也得忍耐下来,渐渐地就学会了宽容忍让,自己就这样成长起来了。”几天下来,朱宇杰欣慰地发现了自己的进步。
一天的服务结束,朱宇杰回家了。在地铁上,她仍然脱不去面带微笑的习惯。偶尔两束陌生目光的交织,她不自觉地冲着对方笑起来,对方竟然也回应了她一个微笑。朱宇杰感叹说,“当每天我们在航站楼冲着行色匆匆的旅客微笑时,希望让他们感到,虽然他们只是路过上海,但是上海留给他们的记忆是一座温暖亲切的城市。”
世博会是快乐的嘉年华,微笑将成为人们对上海、对中国的快乐记忆
2008年,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感叹,“最深印象”是志愿者发自内心的笑容。如今,迎来世博的“海宝一代”,也将微笑的魅力传承在未来184天的志愿服务中。
上海体育学院英语专业大三学生谢甜,将成为8月份进入世博园区的志愿者。她曾经因为阳光热情的微笑,在2008年奥运会上海奥足赛区被评选为“志愿者之星”。
奥运会那会儿,谢甜是上海奥足赛区一位普通的看台引导员。每天,她都要一直面带微笑站在看台上引导观众。“当很多人从你身旁经过时,你不能不理不睬,要用眼神和每一个路过的人交流。一见到有人走近就要说,‘欢迎您前来观赛,祝您观赛愉快’。一天站着笑下来,笑得我脸部发僵,发酸,真的从来没想到笑也会成了痛苦的事。休息时,我们都累得不说也不笑,但一回到服务岗位上,又自觉恢复到微笑的状态。”
谢甜没想到,自己一个小小的微笑,会成为来宾对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记忆。
在2008年那个炎炎夏日,她每天都要被几十位路过的观众拉到镜头前合影。有一次,比赛结束后,一对外国老观众一定要拉着谢甜拍照。虽然一天下来已经非常疲惫,但是看着老人家新鲜热乎的劲头,谢甜不忍拒绝。簇拥着两位老人站在镜头前,笑容自然而然地浮上了脸颊。“总不能板着一张脸,让人家拍完了带回去一看说,这个志愿者怎么这个表情?这是观众对上海、对我们志愿者的期待!”
谢甜珍藏了一枚奥运会时的金黄色“微笑星星”徽章。这枚徽章共限量发行55000个,她的牌号是51520号。而今,她很快要进入世博园服务了,迎接世博会这场快乐的嘉年华,谢甜的微笑油然地浮现在青春的脸庞上。作为这次盛会的志愿者,她要用自己的微笑让每一位来宾感受到这场世博嘉年华的精彩,留下对上海、对中国的快乐记忆。
“七彩之心”成了上海微笑的地标,传递着友好与快乐
从去年6月开始,一项名为“上海市青少年迎世博百万笑脸征集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展开。到去年年底,这个项目征集到的“微笑”总数已突破30万人。200张上海青少年的笑脸照片组合成了巨大的、具有立体影像效果的世博志愿者联合标志,它向全世界展示了上海人笑迎各方来客的美好意愿。
为了征集到这些笑脸,每到周末,大学生志愿者们就会组成一支“微笑志愿队”,他们举着一块漫画笑脸招牌,来到车站、地铁、商场、公园等公共场所,一边面带微笑,一边手拿着相机,向市民“索取”微笑。
不过,留下陌生人的笑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活动的主办方告诉记者一些“被拒”的理由:有些人怀疑照片拍了要不要收费,有人担心照片被挪作他用,还有些人只关心拍了照片有什么好处呢?……除了戒备之心外,更多的人会说一句“我很忙”,然后面无表情地走过。
华师大学生梁晓兰是微笑志愿者中的一名。在浦东陆家嘴商务区征集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微笑时,她发现,外国人笑得很奔放,在镜头前可以摆出很多pose;老人和孩子笑得很灿烂很单纯;最笑不起来的是一些上海的白领工作者。
梁晓兰认为,征集微笑迎接世博是微笑志愿者的任务,但志愿者真正的使命在于用自己的微笑打动陌生人,让人们敞开心扉释放出内心的友善。“一开始,一些人有戒备心,后来看到我们志愿者很和善,就渐渐放下提防,配合我们,留下了他们的笑脸。”
作为一名能够让人们笑起来的微笑志愿者,梁晓兰很有成就感。“在钢筋水泥的都市里,微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消融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传递人与人之间的真诚。表达善意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一个微笑。希望征集微笑的活动能改变更多上海人的表情,让更多人笑起来。”
如今,像梁晓兰一样,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投入到世博城市志愿服务中,用微笑感染他人,用微笑温暖心灵,用微笑传递世博会的快乐。
从4月20日开始,“七彩之心”城市志愿者站点投入试运营。200多个外建站和800多个内设站,就像一颗颗跃跃欲试的“心”,跳动在街头、公园、商场、地铁站内,色彩缤纷着,快乐着。
南京东路上的一座“七彩之心”,驻立在熙熙攘攘的人海之中,站内身穿世博海宝蓝服装的志愿者,用真诚的微笑迎接来到上海的海内外宾朋。
一位外地游客迷路了,志愿者微笑着指引。
一位外国游客语言不通,志愿者微笑着翻译。
一位老人询问世博资料,志愿者微笑着递上。
怪不得有游客这样总结,现在只要一看见“七彩之心”,就知道那里能看到最亲切的笑容,得到最周到的服务。
“七彩之心”成了上海微笑的地标,传递着友好,快乐着世博会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