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学子获2018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

时间:2019-08-31 19:41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广州志愿者小编  次

原标题:吉大学子获2018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

近日,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共同组织开展的2018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推选工作中,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本科生杨凡、临床医学院本科生何猛获2018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

杨凡是吉林大学化学学院2015级本科生。她因听力受到严重损伤,被确诊为听力残疾一级,但她却不畏困难、积极向上,曾获得长春市百优大学生、吉林大学自强自立大学生、校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奖学金等荣誉,现已被保送至吉林大学化学学院硕博连读。

吉大学子获2018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

有一个平凡的女孩,虽遭受突如其来的失聪打击,但从未向残酷的命运低头;虽需带着人生的镣铐行走,却凭借顽强的意志取得优异的成绩;虽学业繁忙,但仍热心公益,坚持为留守儿童送去温暖。她如一株沙漠中的骆驼草,身躯不高却扎根极深、意志极强,诠释着含泪播种总能含笑收获的真谛。她就是吉林大学化学学院2015级本科生——杨凡,在看似平凡生活中铸就了不平凡。

两岁时,杨凡的听力因为一次高烧受到了严重的损伤,被确诊为听力残疾一级。听不见外界的声音,这让杨凡在正常学习和日常交流中都感到极其困难,她迫切需要做的是学会如何发音和读唇语。康复训练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白天的时候爷爷奶奶教,晚上换爸爸妈妈来。千百次的练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才有了现在的杨凡。家人们总是带着心疼的目光看杨凡,每当看到家人难过,杨凡就会悄悄地躲到一旁,让伤心随着眼泪流淌。哭过之后,她会愈加努力地练习,争取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和生活,她坚信正常孩子可以做到的,她也可以。杨凡乐观地想:正因为耳聋,自己能更集中精神做事情,就像住在宁静的乡村一样,未尝不是好事。虽然需要付出比普通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杨凡从不退缩,她勤奋踏实、专注认真,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凭着坚强的意志以及不屈的精神,终于在2015年以优秀成绩考入了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迈入大学,意味着杨凡需要独自面对那周围无声的一切。她的辅导员曾在朋友圈这样写道——“我们当中有这样一位女孩:她的听力和语言都有障碍,听要看对方的口型,说也不能像我们那般流畅。当绝大部分同学还在梦乡的时候,她已经走在去教室的路上或者已安坐在教室里,只为了第一排的一个座位,只是为了能够听清老师说什么。我曾问过她需不需要在第一排专门为她预留一个座位,她果断地礼貌谢绝了。我曾在晚上10点多的时候,不止一次地看到她走回大学城的身影,也难忘每次见面时她的微笑。她的身上没有磨难的痕迹,有的只是对于目标的坚定和执着。”三年来,杨凡克服挫折、提升效率,学业成绩逐步提高,从大一获校三等奖学金,到大二大三如愿以偿地拿到了校二等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奖学金,校、院优秀学生称号等荣誉。她还积极投身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三下学期,她获得推免资格,在吉林大学化学学院长白山学者姜振华教授课题组硕博连读。

从小到大,杨凡接受了太多的恩惠与帮助。家人的支持与陪伴、老师的关心与照顾、同学的理解与鼓励、这一点一滴杨凡都铭记于心。她总是提到,老师为了不让麦克风阻挡杨凡的视线、影响她识别唇音而放弃使用麦克;有时有的知识点她没掌握,老师就会给她再单独讲一遍;由于课上要跟着老师的节奏去听课,没时间记笔记,同学下课就主动将笔记借给她……这样温暖的场景,数不胜数。所以她心中满怀感恩,她觉得自己也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她想将这份别人对她的浓浓温情以另外一种形式继续传递下去。“我的身边有那么多人帮助过我,如果我选择放弃,不光是对我自己的不负责,也会让那些帮助过我的人感到失望”。大一到大三的每个假期,杨凡都积极参加学院和社区的社会实践活动。每逢假期,她便去看望社区孤寡老人,帮助他们打扫卫生、购物,过年的时候帮他们贴对联、挂灯笼、买年货。2017年暑假,杨凡协助社区工作人员抗洪救灾,帮助分发衣物。2018年,杨凡家乡遇到了几十年以来从未有过的高温,她和社区志愿者一起为在高温下作业的环卫工人送去清凉。她多次被邀请回母校为学弟学妹做励志报告,分享经验与收获。她还热心地为辖区内的留守儿童辅导功课,组织益智趣味活动。这些公益活动早已成为她假期的固定内容,尽管牺牲了许多休息时间,但她感觉“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把她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