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有关上海垃圾分类的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画面中是上海某小区的垃圾分类投放点,一名志愿者阿姨看到满眼乱丢一气的垃圾,带着哭腔发出了深深的无奈:这个太麻烦了,我一个人要怎么弄,这里弄得一塌糊涂,我真的很早就来了,弄得大汗淋漓,还是分不清楚,要怎么分……
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上海各小区普遍配置了垃圾分类志愿者,一般由街镇的工作人员或居住在小区内的退休人员担任。在定时定点投放的时间段,这些志愿者会提前守在垃圾投放点前,指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在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前后,探讨垃圾该怎么分,已经成为不少市民茶余饭后的新话题。但还是有一些分类意识较薄弱的人,在没有志愿者值守的“空窗期”或者无人看守的路边垃圾桶,将没有正确分类的垃圾随意投放。而自《条例》实施之后,不少小区物业面临“不分类不清运”的困扰,对于目前分类实效还相对较差的小区,在作业单位前来收运垃圾前,都尽可能通过二次分拣的方法尽可能提高分类正确率,而这项工作的承担者,不是保洁员就是志愿者。
随手完成垃圾分类投放,已经成为每个上海市民的法定义务。如果嫌脏嫌烦,自己都不愿意完成垃圾分类,又凭什么要求分类志愿者替你完成这项工作呢?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呼吁广大市民,从自身做起,养成正确的垃圾分类意识,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这项工作中。
记者了解到,全市已有1.3万个居住区分类投放点完成了改造工作,完成比例超过75%。而余下4000多个,将在2020年全面完成。但,光有硬件是不够的,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每一个市民的参与。希望这位志愿者明天不再会“望垃圾兴叹”。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洪焕铨 实习编辑:陆熠)